準備開始裝潢,最先卡關的往往不是風格、不是格局,而是「到底該準備多少預算?」不論你是要改造老屋還是設計新成屋,了解不同類型的裝潢預算範圍,能幫助你更好地控制資金,也能在選擇設計方案時更加精準。
這篇文章將針對常見裝潢類型、風格、空間條件等因素,說明台北室內裝潢費用如何估算,並透過實際的室內裝潢案例分享,幫助你建立清楚的裝潢預算概念,裝修不再踩雷。
1. 室內裝潢費用怎麼抓?裝修預算規劃重點整理
在台灣進行室內裝潢,最常見的問題就是「我該準備多少錢才夠?」事實上,費用會依空間大小、施工複雜度、選擇的室內裝潢風格與裝潢層級而有所不同。
以新成屋一般初估方式如下:
基礎裝潢(僅水電重拉、簡單粉刷):每坪約2~2.5萬。
標準裝潢(含設計、收納規劃、系統櫃、地板):每坪約3~6萬。
高端裝潢(使用特殊建材、訂製家具、全室風格設計):每坪6萬以上。
建議屋主在規劃預算時,將裝潢費用區分為:設計費、硬體工程、家具家電與軟裝預算,並預留10~15%的備用金,以應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的追加項目。
以上費用為概估費用,實際費用需以現場丈量後估價
2. 老屋翻新 VS. 新成屋裝潢,費用差異在哪?
許多人會好奇,為什麼同樣的裝潢設計,老屋好像都比較貴?其實這差異來自於基礎工程需求的不同。
老屋翻新會包含拆除工程、水電重拉、防水抓漏、結構補強等額外項目,整體費用自然比新成屋裝潢高出不少,有時甚至要多出 20~30% 預算才能補足原屋況問題。
舉例來說:一間30年老公寓要全室翻新,預算可能要抓在每坪6萬以上;而同樣大小的新成屋,若屋況良好、無需管線調整,可能每坪4萬元就能打造完整的室內裝潢風格與基本機能。
3. 影響裝潢預算的 5 大關鍵:如何聰明分配資金?
除了屋況與坪數,還有哪些關鍵會影響整體裝潢費用?以下五點是裝潢預算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影響深遠的因素:
設計複雜度:越多造型牆、異材質拼接,設計費與施工成本越高。
選材等級:從地板、櫃體、五金到塗料,等級不同、價差可達數倍。
收納機能:櫃體多寡會直接影響木作與系統櫃費用。
工程順序與工期:拆改越多,時間越長,人事成本越高。
選擇的風格:如工業風需特殊鐵件與塗料,現代風強調隱藏式機能,都會增加預算。
聰明的做法是「抓大放小」,先確認整體風格與主軸,將預算優先投入在大面積與高使用率的空間,如客廳、廚房與主臥,再依預算做適度調整。
4. 省錢裝潢技巧!哪些地方能省、哪些不能省?
在有限預算下,哪些項目可以節省?哪些地方千萬不能省?以下是裝潢界公認的「三省三不省」原則:
可以省的:
軟裝與飾品:可後續自行選購,不影響施工流程。
天花造型:改為簡約平天花或局部設計,可節省不少。
小型櫃體:改用成品櫃、系統櫃取代訂製木作。


不能省的:
水電工程:基礎工程關係居住安全,絕對不能馬虎。
防水抓漏:牆地濕區該做就做,漏水後補救成本更高。
五金與抽屜滑軌:每天使用的機能區,品質好壞會影響長期生活便利性。


想省錢,不等於省品質。掌握重點分配,才能在控制預算的同時,仍擁有實用又好看的室內裝潢成果。
5. 室內裝潢案例分享
老屋翻新室內裝潢|現代簡約室內裝潢設計
北歐風室內裝潢|老屋小坪數裝潢改造,打造沉穩優雅的居家空間
這類室內裝潢案例分享,能幫助你更具體掌握不同裝潢需求下的費用配置,也讓你在準備預算時更有方向與依據。
不論你是要翻新老屋、打造新成屋,或是單純更換風格,室內裝潢預算永遠是最不能忽略的環節。了解市場行情、正確拆解各項工程費用,搭配實際的室內裝潢案例分享,才能避免一開始低估預算,後續追加收費連連。
尤其在競爭激烈的台北室內裝潢費用市場中,選擇信譽良好的設計公司、要求透明報價與清楚施工流程,才是你守住預算與品質的關鍵。記住:「裝潢花多少不是問題,花得值不值得,才是關鍵。」
Affordable Interior Design 2025: 15 Tips for Stunning Style on a Budget
